- A+
上掛→除油→水洗→除銹→水洗→表調→磷化→水洗→去離子水洗→電泳→水洗→去離水洗→壓縮空氣吹氣→烘干→下掛
表面預處理包括除油(除銹)、水洗、磷化處理、烘干、鈍化。
電泳涂裝的工藝過程
(1)漆液固體分的補充:通常電泳涂裝的工作漆液的固體分為10-15%比較合適。由于在生產過程中工作漆液的固體分會不斷地減少,工作漆液的組分發生變化,因此,為了保證涂漆質量,需要定期補充新漆,以使工作漆液的固體分基本保持穩定。
(2)漆液溫度的控制:漆液溫度應控制在一定的范圍內(20-30℃)。如果漆液溫度過高,漆液中助溶劑揮發快,漆液不穩定就會發生漆膜較厚、表面粗糙,有流掛、堆集現象;如漆液溫度過低,漆的水溶性降低,電沉積量減少,就會發生電泳漆膜較薄,深凹表面可能泳不上漆,還可能產生漆膜粗糙、無光等缺陷。
引起工作漆液溫度改變的原因有:
① 在電泳涂裝過程中有部分電能轉變成熱能;
② 循環攪拌系統因機械摩擦而產生熱能;
③ 氣溫的變化引起循環溫度改變;
通常漆液溫度控制可通過采取水夾套、冷卻管及熱交換器中通冷水、熱水或蒸汽等措施來實現。
(3)漆液PH值的調整:陰極電泳的漆液是呈酸性的,第二、三代陰極電泳涂料的PH值通常在6.0-7.0之間。若漆液的PH值偏高,則涂料分散穩定性就會下降;若漆液PH值偏低,則庫侖效率和泳透力就會下降,加劇對管路的腐蝕。
(4)電導率:當工作漆液的PH值、固體分和槽液溫度保持正常時,電導率增大,即混入槽液中雜質離子(電解質)的量就增大,從而引起漆液變質、電壓下降,使漆膜表面粗糙。
(5)庫侖效率:每通過一庫侖電量時沉積出漆膜的重量,稱為庫侖效率,單位為mg/C,通過庫侖效率的變化,可以了解漆液的電特性變化以及漆液是否被雜質離子污染。
(6)涂面狀態和“L”效應:涂面狀態表示漆膜外觀的特性,可通過現場觀察或通過漆液檢驗來獲得。若發現漆膜外觀不平整光滑,有縮孔、針孔、顆粒、斑痕等漆膜弊病時,應立即查找原因,采取相應的防治措施。“L”效應是指電泳涂裝“L”形的鋼板或工件時,其垂直面和水平面漆膜外觀的差別。通常易在水平面產生粗糙、顆粒、光澤差等缺陷。